为深入贯彻“一带一路”倡议与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战略部署,依托南方电网公司与biwn必赢网址共建的“中国—东盟能源学院”平台,7月21日至29日,bwin中国官网/中国—东盟能源学院组织18名师生前往云南昆明、瑞丽,广西东兴等地区,开展“人文交流跨‘越’山水,能源合作‘电’亮东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能源科技与红色记忆中探寻成长与担当,续写中国—东盟青年友好的新篇章。学院党委书记梁志坚、党委副书记李琼莹、副院长李畸勇、团委副书记冯敏、辅导员胡亚杰、专任教师谢玲玲以及来自中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的12名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活动首站,实践团来到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举行了授旗仪式,正式启动中国—东盟能源学院成立后的首期社会实践活动。

会议现场

授旗仪式
01 “电”亮东盟:从政策对话到跨境输电的合作实践
实践期间,团队走进南方电网澜湄国际能源公司进行交流,澜湄公司是南方电网公司在澜湄区域国家实施中国-东盟能源合作的主体单位。在座谈会上,该公司相关部门详细介绍了企业发展概况及在在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等澜湄五国项目布局。双方还围绕bwin中国官网/中国—东盟能源学院在面向东盟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实习实训合作机制、毕业生就业对接路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等议题展开交流,澜湄公司建议学校增设东盟国家小语种选修课,以强化跨文化沟通,并表示愿意支持学校此项工作。

交流座谈会现场
来自越南的留学生武氏贤表示:“这次座谈会让我再一次认识到外语能力和学历水平的重要性,也了解了留学生在中国能源企业就业的广阔机遇。”

实践团成员提问交流
实践团还走进防城港供电局110kV深沟变电站。110kV深沟至芒街联网工程,起于广西东兴市深沟110kV变电站,止于越南芒街110kV变电站,是广西第一条跨国输变电工程,今年也是防城港供电局向越南开展送电业务的第20个年头,为越南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来自广西东兴市的实践团成员苏悦萍表示:“我真切感受到了我国与东盟国家在电力领域的合作潜力,‘一带一路’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这代人正有幸参与书写区域能源合作的新篇章。”

110千伏深沟变电站合影

在防城港供电局座谈会现场
此次实践探索,不仅为实践团成员打开了国际视野,更激发了他们投身区域能源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励着新一代电力青年在跨国能源互联互通的广阔舞台上绽放青春光彩。
02 “电”照初心:从抗战史诗到光明守护的精神传承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实践团来到了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那些泛黄的老照片、锈迹斑斑的修车工具,诉说着3200余名南洋侨机工在滇缅公路用生命保障抗战物资运输的壮举。实践团成员集体静默,深刻感悟“赤子丹心、精忠报国”的侨机工精神,这不仅是华侨同胞爱国情怀的生动写照,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危难时刻同舟共济的磅礴力量。

参观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
在云南省腾冲市的国殇墓园,实践团成员们肃立聆听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的壮丽史诗。上世纪40年代,中国远征军在滇西战场与日寇展开浴血奋战,无数将士用生命践行了保家卫国的誓言,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抗战史诗。一排排整齐的墓碑,镌刻着“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沉重与悲壮;东京审判专题展,则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珍惜和平”的深刻哲理。实践团成员们缓步前行,从墓园中忠魂的安息之地,到审判厅里正义的伸张时刻,历史的每一个细节都如同警钟长鸣,提醒着青年一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参观滇西抗战纪念馆(国殇墓园)
前辈们的精神如灯塔,照亮着新时代的征程;新时代的担当则如磐石,稳固着民族复兴的基石。在广西电网防城港供电局的南网兄弟服务队展览室,实践团成员们聆听了黄春强和黄春宁兄弟俩作为电力人“扎根基层、守护光明”的感人故事。他们在抢险救灾、民生服务中屡建奇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崇高责任与担当。


参观防城港市供电局
“电力人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用平凡的坚守书写着‘奉献’的华章。我认识到伟大并非遥不可及,它源自平凡的坚守与不懈的追求。”实践团成员卢丽欢感慨道。
03 “电”砺青春:从课堂理论到智能电网的实践成长
在实践活动启动会上,广西电网公司党校副校长、人才发展中心副主任李晓伽为实践团开展了企业概况培训。她从发展历程、业务布局到技术创新,全面介绍了中国南方电网运营现状与未来规划,并强调“知行合一”,鼓励同学们打好专业基础,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深化对企业和行业的立体认知。

李晓伽作电网公司基本情况培训
启动会后,实践团探访了广西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数智空间。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成员们近距离接触了电力系统的智能化与数字化成果,从实时调度系统到设备数字孪生,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到电力杆塔无线供电,同学们对电力科技的创新发展有了更直观、深刻的理解。

参观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数智空间
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220kV汉弄变电站,实践团了解到该变电站是中缅230kV联网项目国内段的核心节点,可实现中缅电力双向调剂。变电站工作人员范庆前细致讲解了该站运行原理与设备维护知识。继电保护室内,“这个按键具体用于什么操作?”“这块远动通信屏显示的内容是什么?”等提问此起彼伏,工作人员耐心解答并补充讲解设备细节。实践团成员李景涛感慨道:“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一定差距,这让我明白‘持续学习’是在理论与实践中找到平衡的关键。”


参观220千伏汉弄变电站
在广西电网北海金海实训基地,从输配电电缆到变电户外实训,从变配电开关柜到变电继保,理论知识在这里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我们校友梁洛耕现场为实践团授课,他以精湛技艺诠释“工匠精神”。成员们深受触动,表示要以工匠为标杆,将“精益求精、守正创新”融入未来规划,让“技能报国”成为行动自觉。


实践团与梁洛耕校友(第二排右三)合影
在防城港供电局生产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的汇报让“电网运转”不再抽象,从负荷监测到故障响应,这里是全局“神经中枢”;在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防城港电网布局和电力调度职能,每一度电的安全输送,都离不开幕后精准的统筹与技术支撑。大屏幕上闪烁的数据、调度员紧盯屏幕的眼神,构成了“可靠供电”的坚实后盾。

参观防城港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九天滇桂行,实践团在能源科技前沿中拓宽国际视野,在红色记忆中厚植家国情怀,在实地探访中增长专业知识。未来,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拓展与东盟地区能源企业、科研机构以及高校的合作广度与深度,为学生搭建更广阔、更专业的成长平台,为中国-东盟能源合作输送兼具专业知识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实践团合影